学科竞赛资讯 | 第十三届全国大学生数字媒体科技作品及创意竞赛全国总决赛圆满收官,数字艺术与设计学院国家级一等奖+10
日期:2025-11-09  作者:邹兰   来源:  浏览量:17

20251024日至26日,第十三届全国大学生数字媒体科技作品及创意竞赛全国现场总决赛在哈尔滨成功举办。本届竞赛由中国人工智能学会联合竞赛组委会主办,哈尔滨工业大学等全国40余所高校共同承办,旨在推动数字媒体领域的科技创新与艺术融合,培育高素质创新型人才。

总决赛现场汇聚了来自全国近400所高校的优秀学子,竞争激烈,精彩纷呈。在学生现场展示、专家流动评审的环节中,各参赛队伍充分展现了项目的创新理念、技术实现与艺术表达,体现了当代大学生在数字媒体科技前沿的探索精神与实践能力。

经过激烈角逐,我校学子在本届竞赛中表现卓越,共荣获115项国家级奖项,包括国家一等奖12国家二等奖16国家三等奖87,获奖数量与质量再创新高!

赛前重点培育:系统打磨,夯实项目根基

为备战此次全国竞赛,我校启动了重点项目创新培育计划,依托各个系部,组建重点项目导师团,开展多轮项目遴选、专题培训与模拟答辩。学院重点围绕技术实现力”“创意表达力”“路演表现力三大维度,对入围项目进行系统打磨,推动作品在内容深度、技术整合与用户体验等方面不断优化。指导教师从选题阶段就注重结合国家战略与产业需求,鼓励学生聚焦技术赋能文化传承’‘AIGC创新应用’‘元宇宙场景构建等前沿方向,并在原型开发、交互设计、视觉表达等环节提供全程化、模块化指导。此外,学校还特别邀请到竞赛组委会专家评审老师,就学院重点培育作品进行了点评,肯定了我院本次作品质量的同时,也指出了改进的方向。


电脑前的人 描述已自动生成

桌子上的电脑和电视 描述已自动生成

人们在室内玩桌子上的电脑 描述已自动生成

人们在房间里 描述已自动生成

决赛现场:东软学子从容答辩,尽显专业风采

在总决赛现场,我校参赛团队凭借扎实的项目基础与出色的现场表现,赢得评审专家高度认可。

《夺魁风云录-MR定制化文旅项目》团队现场演示了混合现实场景下的沉浸式导览体验,并在问答环节中,对虚实融合的实时定位精度问题给出了基于视觉-惯性组合导航的系统解决方案,彰显出跨学科整合能力。

《武圣佑盛京-MR互动赋能文旅项目》 将关公文化与沈阳城市景观深度融合,团队在阐述创意来源时,援引地方志与非遗研究成果,展现出深厚的地域文化理解与数字转译能力。

丛林探秘—MR实景交互丛林全感体验项目》项目团队现场演示了MR设备下虚实融合的丛林探索。面对评委关于多感官同步与生态场景真实感的提问,成员从容阐释了通过空间锚点定位、环境声场模拟与震动反馈协同的技术方案,并举例说明了如何利用实时渲染技术动态还原丛林光照与植被细节,其缜密的逻辑与生动的演示,充分展现了项目在沉浸式体验上的深度创新,赢得现场专家高度评价。

图形用户界面 描述已自动生成

多元赛道齐绽放,综合实力获认可

本次竞赛中,学院作品覆盖数字艺术、虚拟现实、AIGC、数据可视化、民族文化表达、智能硬件、元宇宙等十余个赛道,显示出学校在科技+创意+文化融合育人方面的系统成效。多项作品在红色筑梦”“乡村振兴”“国际传播等主题赛道中表现突出,反映了我校学子立足社会需求、回应时代命题的担当意识。

男人和女人站在电脑前 中度可信度描述已自动生成

男人和女人在切蛋糕 低可信度描述已自动生成

桌子上放着笔记本电脑前的人 中度可信度描述已自动生成

图片包含 人, 室内, 手机, 电话 描述已自动生成

桌子上摆放着广告卡片和电脑 中度可信度描述已自动生成

以赛促教、以创促学,构建数字创新人才培养闭环

近年来,学校持续深化产业融合、项目驱动、竞赛赋能三位一体的育人机制,将学科竞赛纳入实践教学体系与学分认定范畴,构建课程-项目-竞赛-孵化全链条成长路径。此次竞赛成绩正是这一体系成效的集中体现。艺术学院不只是为了比赛而备赛,而是把竞赛作为检验教学成果、激发学生创新潜能的重要平台。学生在项目中成长,在答辩中蜕变,这才是我们最希望看到的。

荣光属于每一位奋斗的东软人

谨向所有获奖同学、指导教师致以热烈祝贺!期待更多东软学子在创新之路上继续勇毅前行,用科技与创意书写青春答卷!


收藏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