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学期 | 探索红色脉络,创新时代篇章 —— 视觉传达设计《信息交互与创新实践》课程实践教学活动
日期:2025-06-20  作者:数字艺术与设计学院   来源:  浏览量:75

在数字化浪潮与思政教育深度融合的时代背景下,展馆作为文化传承与思想传播的重要载体,对大连东软信息学院而言具有不可替代的战略价值。东软红思政展厅不仅是学校践行社会责任、筑牢思想根基的精神阵地,更是连接红色文化与创新实践的桥梁,通过沉浸式的展陈设计将党的先进理论转化为可视化、可交互的教育资源,为学校内部思政建设与外部文化传播提供了立体平台。而展馆内容的动态更新与展陈形式的迭代升级,又与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形成了紧密的共生关系——专业师生通过对历史素材的视觉转译、对交互逻辑的创新设计,赋予红色文化更鲜活的表达形式。与此同时,展馆更新所提出的实际需求,也为视觉传达专业提供了从理论到实践的真实场景,推动教学内容与行业需求的精准对接,让红色基因在设计创新中得以传承与发扬。

《信息交互与创新实践》课程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遵循TOPCARES教育方法学与OBE理念,以学生为中心进行课程设计。在知识与实践融合的教育理念指引下,2025年6月17-18日视觉传达设计大二70余名学生在李济宁老师、杜岩老师的组织下,在王琳、林嘉怡、赵文慧三位老师的带领下开启了一段意义非凡的调研旅程。本次调研活动从思政育人的角度出发,聚焦东软红思政展厅、关向应纪念馆及大连博物馆,旨在通过实地考察,让同学们深入了解历史文化与思政内涵,以传承红色基因、弘扬时代精神为目标,深入挖掘时代价值,以信息交互与创新的视角,对现有展厅内容进行更新优化迭代。力求让展厅成为传播红色文化、厚植家国情怀的重要阵地,使每一位参观者都能在其中汲取精神养分,坚定理想信念,践行使命担当。

1、东软红思政展厅:思想灯塔,照亮创新航道

思政展馆作为思想教育的前沿阵地,以丰富多样的展示形式,系统阐述了党的先进理论、伟大精神以及辉煌成就。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吴桦老师化身 “红色引路人”,以深厚的理论功底与生动的讲述方式,带领同学们开启沉浸式的精神之旅。同学们漫步其中,通过多媒体展示、主题展览等,深入学习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深刻领会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内涵,同学们从思政教育中汲取灵感,明确了以传播正能量、弘扬优秀文化为核心目标的设计方向。

微信图片_20250620144830.jpg

2、关向应纪念馆:缅怀先烈,传承红色创新基因

关向应纪念馆里,关向应同志的生平事迹与革命精神深深震撼着每一位同学。从他艰苦的成长环境到毅然投身革命,为民族解放事业无私奉献的一生,同学们看到了坚定信仰与顽强意志的力量。馆内丰富的实物、图片及影像资料,通过巧妙的空间布局与展示设计,生动地再现了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这让同学们对信息交互中的叙事性设计有了新的理解。在今后的实践中,他们将借鉴这种通过多种媒介元素组合讲述故事的方式,运用到数字产品、交互界面等设计中,使信息传达更具感染力与情感共鸣,让用户在交互过程中能深刻感受到背后所蕴含的精神价值。

3、大连博物馆:历史沉淀,激发创新灵感源泉

大连博物馆宛如一部立体的城市史书,全面展现了大连从古至今的发展变迁。这些丰富的历史素材为同学们在信息交互创新实践中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灵感。比如,在设计关于城市文化传播的交互项目时,同学们可以提取大连历史文化中的特色元素,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创意呈现,让更多人通过便捷有趣的交互方式了解大连,实现历史文化与现代信息交互技术的完美融合。

未标题-2-02.jpg

此次对思政展厅、关向应纪念馆及大连博物馆的调研活动,是《信息交互与创新实践》课程的一次生动实践。同学们在历史与现实的交织中,不仅拓宽了知识视野,更在思想上受到深刻洗礼,为后续的信息交互创新实践注入了强大的精神动力与创意源泉。相信在未来的学习与实践中,他们将带着这份独特的体验,创作出更多富有思想深度与创新活力的信息交互作品,在时代的舞台上展现属于当代大学生的风采。

收藏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