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21级动画专业杨茗淇:逐梦考研路,以动画之名绽东软风华
在校园这片充满活力与梦想的土壤中,杨茗淇同学宛如一颗璀璨新星,在动画专业里散发着耀眼光芒,以数位笔为犁铧深耕数字艺术的田野,用色彩编织出令人屏息的视觉诗篇。让我们一同探寻他的成长轨迹与成功秘诀。”
二、优秀在校生风采展示
1.杨茗淇同学现就读于大连东软信息学院数字媒体与艺术设计学院动画专业,主攻动画设计与创作方向,系统学习并实践动画制作全流程。在校期间,他积极参与学生工作与社会服务,大二时加入系学生会生活部,协助组织校园活动,锻炼团队协作与组织能力;同时担任寝室楼层层长,展现责任心与行动力。疫情期间,他主动投身校园防疫志愿工作,为师生安全贡献力量;假期返乡后,又参与家乡高考志愿服务,体现奉献精神。在大三下半年开始备考研究生,并考入沈阳理工大学硕士学位。
2.专业领域内,他多次参加设计类竞赛,凭借扎实的艺术设计功底与创新思维屡获佳绩,并考取二维动画设计专业证书,熟练掌握行业相关技能,展现出较强的创作能力。杨茗淇同学性格沉稳务实,善于沟通协调,兼具独立解决问题的韧性与团队合作意识,未来将持续深耕数字艺术领域,以专业能力回馈社会,追求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共同实现。
三、校园生活回顾
1.校园时光追溯:杨茗淇同学的校园时光时也是充满着乐趣与挑战的一次大学学习经历。在刚刚接触新专业、新学习的时候由最初的懵懵懂懂、手足无措到最后的游刃有余,这一切都离不开大连东软的师资力量与老师的关照以及室友、同学的帮助与关怀。
杨茗淇同学与室友之间的相处也是十分融洽。他们由最初的来自各地的“陌生人”到现在属于彼此的好兄弟。他们之间互相关照、互相学习、互相进步、互相玩耍。他们经历过互相帮助来达到属于自己成就时的开怀大笑、经历过因为互相的小缺点而偷偷生气的情感 、他们经历过假装不记得对方生日却给了对方一个惊喜的暖心关照。这些点点滴滴的情感正是独属于青春少年的特有情感。当然也少不了杨茗淇同学在校期间充当志愿者时的有趣故事,由于当时正值夏天,天气闷热再加上沉重的防护服,这使得杨茗淇出的汗仿佛洗了一次澡一样,用汗如雨下恰到好处,但是杨同学从没有过一句抱怨,只是一心想着为同学,为学校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2.母校影响阐述:杨茗淇同学认为大连东软信息学院秉持“教育创造学生价值”理念,着重培养学生多方面能力,让学生将知识用于实践,提升综合素养 。师资上,“高学历教师传授理论,行业专家指导实践,帮学生掌握专业知识,了解行业动态,提升实践与就业能力。校园文化方面,“精勤博学 学以致用”校训激励学生勤奋求知、学用结合。而杨同学在学习期间,曾经有两门科门彻底点燃了杨同学的学习热情,分别是梁天慧梁老师的插画设计与王玥秀王老师的三维建模。而在最重要的毕业设计时更是在张俭丰张老师的大力帮助下取得圆满结尾。
四、成长历程
1.初入校园挑战:与所有同学们一样,杨同学在刚刚步入新的校园生活时也是面临着诸多困难。例如:第一次远离家乡适应新的环境、许多的学习事物和社团活动等。当然杨同学第一时间也想过要不要放一放、拖一拖,但是他转念一想这样的话真的是自己想要的吗,这些挑战不正是可以让自己进步的机遇么,怎么可以放弃。所以杨同学之后调整了积极的心态,努力做出种种计划面对各种挑战,总而言之,便是永不言弃。
2.成长关键节点:当然,要有这一种改变不可能是一瞬间的成果。所以一定是有几次关键的事件促成的这类结果。对于杨同学自身而言,首先的便是杨同学第一次报名比赛时的遗憾落榜,但是他没有抱怨他人,他明白这样的结果只有一个原因,那就是自身的专业水平还不够,因此之后便努力精进自己的专业水平,才有了之后的各种奖项。再有便是在一次做期末最终设计时,有一处一直在卡着杨同学的进度,在杨同学准备放弃这一点的时候,正好碰见老师走过来指点迷津,最后杨同学借着老师的提示再一次对它发起“挑战”终于克服过去,而这样的成就观是非常值得自身自豪的。
3.持续学习进取:杨同学在学习期间始终对学习、精进自己的专业水平上一直保持着充足的热气。并且在课余时期,也经常阅读相关的专业书籍来做到查缺补漏,同时经常向老师虚心学习经验也与同学交流心得,树立了良好的学习榜样。
五、成功经验分享
1.学习方法与技巧:就杨同学的考研经历而言,认为首先考研是一个难度很大的“持久战”,要首先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再之后便是做好相应的、详细的学习计划。例如要先明确目标院校和专业,尽早收集历年真题,参考书目和报录比等信息。在备考前期呢要做出相应的学习计划,要分三个阶段:基础阶段、强化阶段、冲刺阶段。考研就好比一场人生马拉松,同学们不要认为一直卯足劲就对了,这样到后期会感到乏力,所以在基础阶段与强化阶段,可以适当放松一些,但是要在保证全部跟的上的情况下,在这两个阶段的任务是:梳理知识框架为主,坚实打好基础,背好英语单词,整理脉络,不断刷真题,同时跟进政治选择题练习。到后期就要进入到冲刺阶段了,往往胜负就取决这一阶段,卯足劲直到最后,这一阶段需模拟考场限时答题,背诵政治大题、英语作文模板和专业课高频考点,同步调整作息稳定心态。
在复试时,首先要注意的最重要的便是我们的状态,一定要拿出一份自信的状态,在保证该准备的都准备利索之后,就是不要紧张,越紧张的话效果反而越不好。在这期间,要更进一步了解报考学校的信息,可以以此为切入点进行准备,在收集之前历年的高频复试问题,做好全面准备。
总而言之呢,“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摩天大楼也需要厚实且坚固的地基”,最重要的不是做出计划,而是同学们一定要坚持的实行下去,在这期间呢,就是不要欺骗自己,一定拿出一个认真的态度,来面对这场“人生马拉松”,请记住,持久战的关键在于,保持节奏、稳扎稳打、最后冲刺,坚持到底就是胜利,希望大家在面临自己个人每一场马拉松中都能取到优异的成绩。
2.综合素质培养:除学业外,还应该培养出沟通协作、领导力、创新思维等方面的经验,就可以通过各种社团活动提升组织能力,以及自己的口才能力以及沟通协作,通过团队项目锻炼协作能力等。
3.学业规划建议:就杨同学的经验而言来说如何制定一份好的学习计划。就例如在大一期间要充分了解好每一门课程与学习内容为以后的选择课程做好准备。在大二期间要确定好自己的研究方向以及如何准备考试等。在大三期间就要将这些计划充分是落实、落好。在大四期间便是最后的冲刺阶段,要将之前的所有学习结果总结到一起,做出属于自己的优秀作品。
六、对母校的感恩与展望
1.感恩之情表达:时光荏苒,在母校的怀抱中度过的每一寸光阴都沉淀为生命中最珍贵的养分。站在成长的阶梯上回望,内心充盈着对这片育人沃土的深切感激。
犹记初入校园时的青涩与迷茫,是老师们以渊博学识与温暖关怀为我点亮求索的明灯。母校不仅用严谨的治学精神塑造着我们的学术品格,更以包容开放的胸襟搭建起全方位成长的舞台。图书馆浩如烟海的藏书、教室的前沿设备、实验室精密的仪器阵列,构筑起探索真理的坚实堡垒;创新创业园的实战平台、学术论坛的思想激荡、社团活动的多元绽放,让青春的翅膀在理论与实践的交织中愈发强健。食堂窗口阿姨多添的一勺饭菜,保安大叔风雨无阻的守候,这些细微处的温暖编织成安心求学的摇篮。而今,当我们带着母校赋予的底气眺望远方,深知“优秀”二字承载的不仅是个人荣光,更是无数双手共同托举的力量。这份恩情将永远镌刻于心,化作未来路上回馈社会的担当与传承薪火的热望。惟愿以今日所学为笔,续写母校育人华章中的点滴星光。
2. 对母校的展望:站在时光的渡口眺望,母校的步履始终与时代同频共振。愿这片孕育理想的沃土,继续以创新的锋芒劈开未知的迷雾,以人文的温度滋养每一颗求索的心灵,让更多青年在这里找到属于自己的舞台。
未来的长卷正徐徐展开,愿学弟学妹们紧握青春的笔锋,在晨读的露珠与夜修的星光里沉淀智慧,在失败的重锤与成功的微光中锻造韧性。你们今日埋首书页的剪影,终将汇成母校星河中最璀璨的星光。相信这片深耕育人的土地,必会走出更多擎起时代火炬的勇者,而镌刻在校史墙上的每一个名字,都是对母校坚守与革新最动人的礼赞。薪火相传处,山海皆可平。
七、结尾总结
总的来说杨同学认为,真正的学习始于走出舒适区。”杨茗淇常向新生展示自己大一时稚嫩的分镜脚本,对比现在成熟的影视级作品,用成长轨迹印证持续精进的力量。他建议:大一时做“知识海绵”,通过《动画运动规律》等基础课筑牢审美地基;大二时当“技术矿工”,在Maya、AE等软件中挖掘个人风格;大三时成为“跨界探险家”,尝试将编程思维融入交互艺术;大四时化身“作品建筑师”,用毕设搭建通向职场的桥梁。
这个总说“自己只是幸运的普通人”的男孩,正用行动证明:优秀从不是天赋的馈赠,而是将每个晨昏的坚持,熔铸成破土而出的力量。当他的动画角色在屏幕上翩然起舞时,我们看见的不仅是数字艺术的魅力,更是一个青年与母校共同生长的动人叙事。正如他留给学弟学妹的寄语:“在东软,每盏夜灯都在等待被梦想点亮。”
- 上一篇:没有了
- 下一篇:全国英语等级考试检查组一行来访,申华副校长张婉副校长陪同参观